《俞快訊》嗶一聲開始悠遊❗️ 從RFID到NFC
今天去超商買早餐🍙🥪、搭捷運公車🚌去學校,有沒有嗶了一聲呢~悠遊卡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,但同學們知道背後的技術原理嗎?
這項關鍵的技術就是RFID 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「無線頻率辨識系統」,不需接觸物件就能辨識特定目標並讀取數據。
RFID包含三個裝置:1️⃣應答器、2️⃣閱讀器、3️⃣軟體系統。
1️⃣應答器在卡片裡面,由耦合元件及晶片組成,特定的晶片序號可以用來辨識個別身分,因此,每個晶片序號就代表一位獨立的使用者。
2️⃣閱讀器就是超商或公車上的感應機,由天線📶、晶片✨和電源💥所組成,用以讀取應答器的標籤訊號。
3️⃣軟體系統就是政府或公司的大數據資料,確認持有者資訊,用來判斷兒童、成人、學生或老人適用不同的優惠和扣款。
RFID的原理是簡單的電磁感應,由閱讀器的電生磁,製造磁通量變化,讓卡片裡的線圈產生感應電流,而感應電流使晶片通電發出訊號,最後由閱讀器接收訊號。
一定會有同學說,悠遊卡落伍了啦(mustache and glasses),我都用手機行動支付。
說到GOOGLEPAY、APPLEPAY、悠遊付,就得提到另一項技術--NFC。在這個智慧型手機以及行動支付如此普及的時代,NFC(Near Field Communication)技術也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。
與RFID不同的是:NFC的設備當中同時擁有讀卡機(閱讀器)以及感應晶片(應答器),使得資訊傳遞雙向化💫。
簡單來說,你的手機裡的NFC既是卡片也是讀卡的機器,所以也可以實現P2P模式(peer-to-peer),用你的手機和我的手機靠近來資料交換。
不管是RFID、NFC,當然還有你以前就知道的藍芽、AIRDROP,人機合一的現象也愈來愈普及。
最後小編再提供一則小插曲:
目前北捷和台鐵尚未開放iOS系統📱;而安卓手機必須使用電信悠遊卡,才能順利進站喔!
這是小編親身實驗,結果被擋在閘門口的尷尬😅事蹟
—周俞自然科學團隊編撰—